与商丘有关的历史名人晏殊:从政是太平宰相 填词为一代词祖
文丨刘金芳(方塘传媒《重新发现商丘》特约撰稿人)“槛菊愁烟兰泣露。罗幕轻寒,燕子双飞去。明月不谙离别苦,斜光到晓穿朱户。昨夜西风凋碧树。
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长水阔知那边?”上面这首词是晏殊代表词作,是宋词名篇之一,词人依然接纳传统的赋比兴手法,寓情于景,情景融会,表达了词人凭高望远的迷茫悲凉之感。
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,深婉中见蕴藉,广远中有蕴涵,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情感和主题,可以说是婉约派诗词之上乘作品。晏殊作为婉约派词人,又身居宰相高位,晏殊填词作曲,绝非单纯的自娱自乐,陶冶情操,而是一种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政治理想的诉求和表达。
1、太平宰相晏殊晏殊,又名晏元献,(991年-1055年)字同叔,抚州临川人。北宋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,词人,官至右谏议医生、集贤殿学士、同平章事兼枢密使、礼部刑部尚书、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、兵部尚书,被誉为“太平宰相”,“宰相词人”。晏殊基本生活在宋真宗,宋仁宗时代,其时北宋王朝已经和北边的辽国签订了和约,西北的西夏还没有兴起,此时的北宋王朝,政权稳定,经济繁荣,文教兴盛,国家处于宁静生长的黄金时期,此时现在,大宋王朝堪称其时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不为过。因为晏殊位居宰相期间,天下太平,五谷丰登,国泰民安,因今后人称之为“太平宰相。
”晏殊,出生在小仕宦家庭,其高祖晏墉虽得中进士,然而“其后三世不显”,家庭中落,其父晏固是当地一名从事文书事情的普通仕宦。晏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神童之一,他五岁能赋诗,七岁能写文章,声名远播,清朝人张潮在《幽梦影》里赞扬晏殊说:“十岁为神童,二十、三十为才子,四十、五十为名臣,六十为神仙,可谓全人矣。”江南巡抚张知白,听说有这么一个奇才,就把他推荐给了宋真宗。14岁的晏殊,跨过了省试,直接到场殿试。
在同千名考生的同场竞争中,晏殊绝不怯场,谜底一气呵成。获得宋真宗的连连赞许,被赐予为同进士身世。与此同时,更让宋真宗浏览的是晏殊朴实的性格,为人诚信老实的美德。
殿试竣事以后,又要举行诗、赋、论的考试,晏殊看到试题自己曾经做过,就马上上奏说道“我曾经做过这些题,请用此外题来测试我。”他的真诚与才气更受到真宗的赞赏,授其“秘书省正事”,“留秘阁念书深造”。
其时,北宋时期的开封,经济繁荣,娱乐业异常蓬勃,许多官员下班以后,就去娱乐消费。只有晏殊兄弟闭门念书。真宗天子相识到这个情况,十分兴奋,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。
当晏殊去向天子谢恩时,天子又歌颂他能够闭门苦读。晏殊说:“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,只是因为家贫无钱,才不去到场。
我是有愧于皇上夸奖的。”晏殊性情温和、品质端方、老实老实。他没有因为少年得志而自得忘形,更没有因为是少年神童,而恃才傲物,纵脱不羁。
这也是他在众多神童当中唯一走得更远的基础原因。“垂帘听政”,这个成语大家或许都不生疏,可是,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历史典故出自晏殊。
乾兴元年(1022年),宋真宗去世,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,刘太后听政。宰相丁谓、枢密使曹使用想独揽大权,单独向太后禀奏,朝中众官议论纷纷,束手无策。晏殊提出了太后“垂帘听政”的建议,获得大臣们的支持。
为此,迁右谏议医生兼侍读学士、加给事中,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、郊礼仪仗使、迁枢密副使。北宋立国之处,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朝末年藩镇盘据,武将篡权的历史教训,接纳了以文抑武的国策,极大限制了武将的权利,甚至发兵接触也必须依据天子的布阵作战,这严格限制了武将的自主权,这一措施虽然制止武将藩镇盘据历史局势,但也极大限制宋朝军队战斗力,造成宋朝军队对外战争频频败绩。
宋仁宗时期,西夏李元昊自立国号“西夏”,至此宋夏军队在西北疆域发作了连续连年的战争,由于自身体制的原因,北宋军队频频败绩,损失严重。彼时,身为三法司的晏殊全面分析其时的军事形势,从失利中找原因,针对存在的问题,奏请仁宗后,办了四件增强军备的大事:打消内臣监军,使军队统帅有权决议军中大事;招募、训练弓箭手,以备作战之用;清理宫中恒久积压的财物,资助边关军饷;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,充实国库。
不久,宋朝军队打败了西夏军队,宋夏签订和约,西夏对宋称臣。中国有句古话:“量小非君子,无毒不丈夫。
”其原句实际是:量小非君子,无度不丈夫。厥后被人错读成“无毒不丈夫”,“度”就是怀抱,气度。另有句话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,当今现在国人常说的“怀抱大,心大,事业就大”,同样也是这样的意思。晏殊官至宰相,其心胸辽阔,为人豁达,从不嫉妒贤能,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,平易近人。
他唯贤是举,范仲淹、孔道辅、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;韩琦、富弼、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、荐引,都获得重用。韩琦连任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宰相;富弼身为晏殊女婿,但殊举贤不避亲,晏殊为宰相时,富弼为枢密副使,后官拜宰相。欧阳修在《晏公神道碑铭》中说:公为人刚简,遇人必以诚,虽处富贵如寒士,樽酒相对,欢如也。
得一善,称之如己出,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、孔道辅等,皆出其门,及为相,益务进贤材。当公居相府时,范仲淹、韩琦、富弼皆进用,至于台阁,多一时之贤。
庆历二年(1042年),晏殊官拜宰相,以枢密使加平章事。晏殊首次提出庆历新政的建议,并鼎力大举提拔范仲淹与韩琦、富弼等人。这时候仁宗“亦奋然有意,欲因群材以更治”,历史上著名的“庆历新政”就是晏殊任宰相当政期间,在晏殊的主持下,范仲淹富弼等人革新运动轰轰烈烈。
有人说晏殊实际就是庆历新政的幕后主持者。这是有一定原理的,庆历新政主要革新者范仲淹,富弼等人均受到过晏殊的栽培与。
本文关键词:与,商丘,有关,的,历史,名人,晏殊,从政,是,亚博2022最新首页登录
本文来源:亚博2022最新首页登录-www.xyhmjx.com